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2:17 点击次数:95
李白五古《上三峡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作于乾元元年(758)秋冬间,时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。
上三峡(李白)
巫山夹青天,巴水流若兹。巴水忽可尽,青天无到时。
三朝上黄牛,三暮行太迟。三朝又三暮,不觉鬓成丝。
【注释】三峡:指长江之西陵峡、巫峡、瞿塘峡。(自东向西。)
巫山:指巫峡两岸之山;三峡两岸之山。【《方舆胜览》卷57:“巫峡在巫山县之西。……有十二峰,上有神女庙、阳云台,高百二十丈。”】巫峡在瞿塘峡东,唐属夔州巫山县。《蜀道难》(梁-萧纲):“巫山七百里,巴水三回曲。”《八月十五夜月》(杜甫):“稍下巫山峡,犹衔白帝城。”
巴水:巴地之水或巴蜀之水。此指长江。古人以为岷江为长江源头,故杜甫亦称流经成都之水为巴水。《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》(杜甫):“疟病餐巴水,疮痍老蜀都。”涪江从古巴地流过,自然亦称巴水。《早花》(杜甫):“腊日巴江曲,山花已自开。”嘉陵江支流渠江在两晋时称巴江,故亦称嘉陵江为巴江。《南池》(杜甫):“呀然阆城南,枕带巴江腹。”
黄牛:山名。【《荆州记》(南朝宋-盛弘之):“宜都西陵峡中有黄牛山,江湍迂回,途经信宿犹望见之,行者语曰:朝发黄牛,暮宿黄牛,三日三暮,黄牛如故。”《水经注-江水二》:“江水又东经黄牛山,下有滩。名曰'黄牛滩’。南岸重岭叠起,最外高崖间有石,色如人负刀牵牛,人黑牛黄,成就分明;既人迹所绝,莫得究焉。此岩既高,加以江湍纡回,虽途径信宿,犹望见此物。……言水路纡深,回望如一矣。”】
【诗意串述】此诗前4句写三峡之高。两岸巫山上夹青天,巴水从中流出。巴水忽然像到尽头,而青天似乎永无到时。(水长似有尽,峡高似无顶。峡高入云遮天蔽日。江水迂曲山回水转。)后3句借谚语抒情。三朝三暮上黄牛,三朝三暮行太迟。三朝三暮只是过了一个黄牛滩啊!三峡之路如此漫长,不知不觉已鬓如丝。(谚语只是说三峡迂曲,逆流难行,舟行缓慢;此诗则进一步说流放之途,逆境难熬,度日如年。情景交融。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